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文名称: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课程类型:公共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40学时 2.5学分
适应对象:本科一年级
主要先修课程:高中政治
执行日期:2018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大学生的一门理论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在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同时,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本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绪 论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持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人生新阶段,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和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基础、知荣辱求发展。
教学重点: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教学难点: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包含着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密不可分。同时要辩证地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要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正确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创造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1.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首先要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顺逆观、生死观;其次要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最后成就出彩人生,要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通过阐释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生观,帮助大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其次,通过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通过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阐述,提升大学生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培养正确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2.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理想与信念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昭示着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2.2崇高的理想信念,新时代大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正确把握确立和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3.1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2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
3.3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顺应时代要求,大学生要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中国精神,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新时代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并不断加强改革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做忠诚坚定的爱国者;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做到理性爱国,同时不断加强改革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其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引领。
4.2坚定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现实基础,有着道义力量。
4.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大学生要扣好人生的扣子,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如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做到价值观自信,帮助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5.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的本质内涵,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并在不断变化发展。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5.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明确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
5.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就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道德的历史发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九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难点:大学生道德诚信建设,促进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中的知行转化。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法律的历史发展过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步骤。
6.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构成,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构成。
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6.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6.5培养法治思维,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大学生要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6.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明确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含义、特征,两者间的关系,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与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权利,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质,正确理解法治思维,初步形成法律信仰。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多媒体教学与视频播放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想品质的提高、道德情操的培养、法律意识的提升。同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基本知识,包括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线上学习部分根据学习平台按要求完成考试,线下学习部分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在线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2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5%、平时作业5%、课堂表现10%)占总评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60%。课堂出勤低于三分之一者取消该课程线下学习部分期末考试资格。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9.中国共产党章程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
制定者:王秋香 2018年6月
审核者:刘 亚 2018年6月
批准者:李锡英 2018年6月